(2020年7月修订)
一、指导思想
优化教学常规,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组织领导
成立肥西中学“教学常规研究”领导组
组 长:程玉俊
副组长:姚家驹 董思进 汪 飞 刘 峰 程 曦
成 员:所有二级机构领导组成员和年级部正副主任
三、年级部“教学常规研究”
1、年级部主任要把教学常规(备课、上课、练习、辅导、考试等)的研究和管理作为年级部的中心工作来抓。
2、年级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教学常规集体研究。
(1)参加人员:级部正副主任、高考科目备课组长和学校相关领导
(2)时间:星期五上午第四、五节课
(3)内容:本年级教学常规(备课、上课、练习、辅导、考试等)的研究和管理。
四、备课组“教学常规研究”
集体备课是备课组集体进行“教学常规研究”的重要平台。教师们在集体备课时讨论上周教学(备课、上课、练习、辅导、考试等)中遇到的问题,研讨下周教学(备课、上课、练习、辅导、考试等)具体细节。
(一)集体备课流程
1、集体备课安排在周一至周五上午的第2、3节课和周一至周四下午的第1、2节课。
2、集体备课的第一节课由上课教师调课在所带班级教室按教学进度上常态课(语数英备课组内轮流安排,政史地理化生教研组内轮流安排),备课组(语数英)或教研组(政史地理化生)全体成员自带凳子提前3分钟进教室听课。
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将集体备课上课教师和班级报级部教研主任,级部教研主任在星期五将本年级下周集体备课上课教师和班级汇总到一张表发到群里。
3、集体备课的第二节课到集体备课室分备课组由备课组长组织集体备课。
(1)上课教师说课(重点说一说“课为什么这么上?”),然后备课组长组织备课组全体成员讨论优化教学方案和课件,上课教师集体备课后修改课件,当天将修改后的课件上传到教研群备课组文件夹供同组老师下载使用。
(2)备课组长组织备课组全体成员讨论上周教学(备课、上课、练习、辅导、考试等)中遇到的问题。
(3)备课组长给备课组每位成员都要安排具体任务,组织全体备课组成员研讨下周教学(备课、上课、练习、辅导、考试等)具体细节。
(二)集体备课要求
1.集体备课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2.集体备课实行“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上课教师、定值班领导。
3.备课组长在每学期的开学前,要制定备课组工作计划,确定每次集体备课的上课教师,并在每次集体备课前督促上课教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集体备课时给备课组全体成员安排具体任务,组织备课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确保集体备课活动按计划进行。
4、备课组全体成员在参加集体备课期间,要积极完成备课组长安排的任务,不做任何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情。
5、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要签到,一节一签到,不得迟到早退。
五、教师“教学常规研究”
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教师通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备课、上课、练习、辅导、考试等教学环节,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学期结束每位任课教师将自己本学期教学常规(备课、上课、练习、辅导、考试等)的具体做法(特别是优化措施)写进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年级部汇总后报学校,学校汇编成册作为教育局视导材料。
六、备课组评价
每学期学校和年级部对备课组教学常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满分100分,其中集体备课过程评价25分,教学常规落实过程评价25分,学生评教25分,备课组长期末教学常规研究展示评价25分。根据评价得分确定奖励等级,每个年级部原则上确定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认定为某等级,评价得分要达到该等级最低分数线:一等奖85分、二等奖80分、三等奖75分)。
1、集体备课过程评价(25分)
学校和年级部每学期随堂对每个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过程进行不少于一次的“集体备课过程评价”,学校领导和年级部领导全程参与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并在“集体备课过程评价表”上量化打分,评价得分的平均分作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过程评价”得分。
2、教学常规落实过程评价(25分)
年级部在“教学常规落实过程评价表”上对备课组平时教学常规(备课、上课、练习、辅导、考试等)落实情况量化打分。
3、学生评教(25分)
备课组全体教师学生评教得分的平均值×0.25
4、备课组长期末教学常规研究展示评价(25分)
学期期末年级部组织召开“期末教学常规研究评价会”,备课组长展示本组本学期的教学常规(备课、上课、练习、辅导、考试等)研究情况,学校领导和年级部领导在“期末教学常规研究评价表”上量化打分,评价得分的平均分作为备课组的“期末教学常规研究展示评价”得分。
安徽省肥西中学
2020年7月